2013/12/13

不只是咖啡--東山鄉小旅行(下)


P1040805
民宿老闆娘看我們一副身手矯健的樣子,於是推薦我們騎單車走一條後山的產業道路環形路線,某些路段的坡度我看都超過10%了,不過Brian騎8速的"大摺"幾乎都沒有落地很厲害 :P

P1040806
看起來當地人(李子園村)規劃這裡的健行路線已經好一陣子了,不過當天幾乎都沒看見甚麼遊客。
P1040765
從村長咖啡陡上完長坡,就可以俯瞰整個李子園村,跟山坡上的咖啡樹栽,據說由於咖啡樹喜蔭怕熱,所以北向坡比較適合栽植,南向坡就還是以橘子園為主。
P1040764
居民製作的名物馬賽克壁畫,很顯然椪柑失寵了(嗚嗚),被隨便用綠色油漆上色了事 XD
P1040767
比過比起幾乎從李子園村消失的李子樹,椪柑還不算太慘...
騎了20K吧,遇到的人兩隻手數的出來
P1040769
抵達了制高點,據說原本是大戶人家,現已經搬到山下居住的月眉池
P1040774
附近的檳榔樹下,種了許多龍眼樹
P1040770
旁邊有三口灶的龍眼炭陪窯,窯灰很新,看得出最近還有使用過
P1040777
接著經過地圖上標示"鄉下人家"的房子
P1040776
鄉下人家很酷,當地的房子一般是像阿扁的官田老家一樣的藍白配色,可是他們卻用橘子色,屋簷下也懸掛有養蜂桶
P1040791
橙色在自然的綠色下很顯眼,感覺也比較溫暖
P1040783
眼尖的Brian看到鄉下人家的阿嬤正在採咖啡豆
P1040784
我們趕緊像蒼蠅一樣黏上去找阿嬤聊天,早上阿嬤的收成看起來有點少,她說最近沒有炒豆子,不然就請我們喝咖啡,順便感嘆一下一杯咖啡150也太貴了,哈哈。
P1040788
阿嬤的咖啡樹是種在檳榔樹底下,她說年輕人都到都市去賺吃了,我邊聽她碎碎念,一邊還找到一隻白色的蝸牛好炫(怎麼跟蘭嶼的好像?)
P1040792
檳榔樹上還種了龍鬚菜,我在當地一直被老人誇讚很會認農作物,這裡的老人好慈祥 XD
P1040794
為了不打擾阿嬤工作,我們道別繼續前行,不一會抵達據說是日本時代就開始栽種的樟樹林,樹齡據說有百年以上了,上面長滿了附生植物,我為意外找到的研究樣區感到很興奮。
P1040797
此時光線絕美,兩人正在陶醉時
P1040798
遇到一位獨行的登山客,一聊之下,原來此人也是李子園出身,目前搬到新港居住,今天騎摩托車前來,想走到曾文水庫的後大埔去,他還說民宿的床墊就是他製做的,軟硬適中是挺好睡的 XD
P1040800
不一會,夥伴趕上,兩人繼續前行,我問要走多久? 不知道耶... 真是好一副閒情逸致啊~
東山區小旅行就這樣悠閒的畫上句點 (中間到關子嶺攀岩的劇情日後再寫),回程前跟民宿主人訂了一公斤生豆跟一些農產品伴手禮,東山的咖啡當然是好喝的,不過我買豆子回家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在地咖啡農以細緻的心思對待這些作物的方式,啜飲時想起遊蕩在這山園裡的心情,這樣的豆子喝起來別有滋味。

不只是咖啡--東山鄉小旅行(上)

去年參加Garmin跟mobile01合辦的西拉雅100K,領略了東山咖啡公路之美,無奈當天算是個小比賽有時間限制,無法細細體會當地風情,於是R&B今年春天計畫趁228連假到南部掃墓,順手便訂了當地的民宿,哪知道出發前一天Brian在龍洞扭傷腳,只好臨時打電話跟民宿老闆取消,兩人一直念念不忘,所以趕在年底揪了R弟前來完成跟老闆的約定。
DSC_0829
抵達民宿美芳庭已經近午,竟然看到老闆掛著老花眼鏡在挑豆子,據說不夠熟的、被細如粉末的小蠹蟲咬過的豆子都得剔除,我聽了超驚訝。
P1040790
咖啡的漿果在樹上成熟的時間不一,整個產果期可以長達4個月,所以採集咖啡豆只能靠人力挑選,依照民宿主人的說法,上圖只有最下面紅的發紫的那顆豆子是最佳採收期,過去咖啡在台灣無法成功推廣的原因也是因為太"搞工"了,老闆接著從他沒喝完的塞風倒了咖啡給我們解渴,雖然冷掉也依然超級滑順的風味又把我嚇了一大跳。
PS: R&B家的咖啡豆都是當周自己烘的單品豆,所以請相信我的評價。
然後我們把單車卸下就出去覓食了,咖啡公路位於縣道175上,從8K開始短短的10幾K裡面,差不多有30家庭園咖啡,網路上最出名的大概是大鋤花間了,不過我們這次"隨機採樣"的結果,發現有很多店也值得推薦。
當天中午先到老家咖啡吃山茼蒿水餃跟煎蛋,只能說真的很美味,接著去大鋤花間喝水果茶,微風徐徐下3人喝茶聊是非,好不愉快。
接著就騎上鐵馬運動一下,往關子嶺方向騎到4K(縣道175)的地標大橘子,這條路十分清幽適合腳踏車騎乘,不過Brian騎著騎著不知怎麼的竟然撞到路障大絲瓜 XD
P1040753
大橘子處可以遠眺整個關子嶺的全貌
P1040811
這條公路在咖啡樹還沒崛起以前,路兩旁都種滿了橘子樹,現在也不少,所以騎乘的時候總是有過熟掉落的橘子味傳過來。
P1040810
畢竟橘子柳丁本一家,所以還有很多雞蛋丁,其實我很想在咖啡店點個橘子奶泡拿鐵或柳丁拿鐵,可惜這項產品至今還沒開發出來 XD
P1040748
東山鄉還有一項出名的作物就是龍眼樹,之前嶺南村民為了反烏山頭水庫的垃圾掩埋場,而義賣龍眼乾,Rebecca還揪團響應,一吃之下驚為天人,現在年年進貨龍眼乾補眼補身 :) ,龍眼的副產品就是龍眼蜜了,由於現在的假蜂蜜很多,所以小貓食堂每年也都會趁出遊時進貨一桶當地的蜂蜜,上圖屋簷下懸掛的就是傳統的養蜂樹桶。
P1040750
近照長這樣,以前在印尼旅行的時候也有看過,不過台灣版的顯然精緻很多,今年由於春季雨水不調加上農藥的過度使用,據說蜂蜜減產了將近有4成,如果可以自己產蜜自己吃那真是再樸門不過的生活好讚啊!
P1040808
我覺得東山的氣候真的溫和的很誇張,難怪農產品這麼豐盛,上圖為邊坡排水孔自己長出來的肥大蔬菜!!
P1040721
物產過於豐盛有時也會也消耗不掉的時候,變成竹林的堆肥...
P1040759
近晚繼續喝咖啡,這家位於小平台的十方源咖啡,提供素食料理,咖啡跟風景都很讚,老闆種了不計其數的蘭花,他一方面跟我說冬至的夕陽降落位置就位於眼前的那棵樹上,一方面一直展示他種的蘭花給我看(大概是覺得我有點內行吧 XD),我覺得每天可以觀察日出日落跟露水的生活好吸引人啊!!
晚餐當然不能錯過當地最有名的雞料理,左圖是比較常見的甕窯雞 (差不多要1小時前預訂,因為要現烤),右圖是比較特別的咖啡雞,這是村長咖啡出品,聽說老家咖啡的也很好吃,3個人連續兩晚都有補到很爽。

2013/11/28

傳攀是甚麼? 可以吃嗎?

話說去年的4月,BRW三人組到阿魯巴上了基礎的攀岩課程,我個人的動機是因為研究長在樹冠層的附生植物所需,因為敝人手腳很不靈便 XD,對繩結等確保技術從來也沒有正式的學習過,上山總是土法煉鋼見機行事,覺得有必要加強一下攀登的技術等等。
沒想到接觸攀岩之後,沒多久就入迷了,剛開始攀岩,短時間就能把自己搞得很累,那種全身脫力的疲累其實很爽,因為像我們這種用腦多過於使用四肢的人來說,每周能這樣釋放身體多餘的精力其實蠻紓壓的。
而且攀岩讓我發現我本人左右肌力十分不平衡的現象,並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更均衡的使用身體,此外,攀岩要撐得久,其實跟技巧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攀岩是一種不斷超越體力極限的運動,如果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用更有效率的姿勢完成,就能更省精力,其實跟生態系的原則非常接近。
一開始我們都在人工岩場練習,也就是所謂的運動攀登,基本上這些岩點都是仿製野外岩點的狀況,用脫模的方法製作,而固定岩點的板子也都是模仿戶外的岩壁,最好的品牌多半來自歐洲,尤其是法國,因為攀岩的濫觴就是法國的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台灣早期興建的岩場都是法國出品,不過最近因為節省成本,大部分都變成中國製的便宜貨了。
人工岩場的岩壁上都有設置固定點,只要把身上的確保固定在這些固定點上,就能安全地攀爬了,缺點是也只能爬既有的固定路線,優點是能利用很小的場地、岩點的配置以及人工岩壁的造型來模擬困難地形加以練習,此外戶外天氣不佳的時候,設置在室內的岩場也不受影響。
不過對愛登山的我們三人來說,當然天然的岩壁才是王道,而北台灣的戶外攀岩聖地就是龍洞了,剛好離小貓食堂(跟三座核電廠)都很近 XD,雖然也有人在天然岩壁上打永久固定點來進行運動攀登,多數情形下,攀爬天然的岩壁必須利用如主圖的那些工具、自己架設固定點來加以確保,稱之為傳統攀登(簡稱傳攀),這些工具都很貴,所以雖然現在才學攀岩似乎有點老,不過財力也才能負荷啊...... XD
所以10月底,趁東北季風還不是太囂張,我們三人又報名了艾格探險所開的傳攀課程,在龍洞進行2個周末的訓練,不過運氣很好的我們,剛好那兩個周末都見識到龍洞的狂風巨浪。
傳攀所需要的裝備實在是很多,在攀爬前都要一一檢查,思考每一個攀爬的步驟,因為掛在岩壁上才發現出錯的時候,恐怖可是加乘100倍也不只啊!
在野外由於每次面對的情形都不同,除了體力以外,傳攀等於又要考驗思考力跟臨機應變的能力, 結果又回到頭腦不簡單的世界 (囧)
在寬廣無邊的岩壁上作業,一開始可是嚇得批批錯,可是下岩壁之後又覺得完成一條路線的感覺好嗨,我想傳攀分泌的腦內多巴胺一定很高 XD
 
三人在龍洞完成的第一條傳攀路線叫做"結晶",去程在黃金谷小徑路邊看到很漂亮的石英結晶,可惜大的都被敲下來了。
第二周緊接著練習多繩距攀登,攀岩我們通常會帶60米長的繩子,考慮垂降回地面的高度,一次攀爬大概就是20-25米左右的高度,稱之為單繩距,如果岩壁高於25米,就必須在中間架設確保站,抽繩再爬,稱之為多繩距攀登,國外有些大岩壁(big wall),可能要爬幾十段繩距,花費一天以上呢!
課程結束後一周,龍洞天氣預報是好天氣,我們又出發去上課時來不及爬的結訓路線"鯨魚頭",有沒有像?
第一段繩距結束,坐在鯨魚頭旁邊休息的樣子,視野極好,不過看到下一段路,我立馬想垂降回地面了 XD
還好有高手先鋒。
這天的天氣預報失準,後來颳起狂風,連岩壁都快站不穩。
還好經驗豐富的教練(也就是艾格的首席 XD),把我們平安的帶下岩壁。
回程時鐘塔平台區竟然被大浪淹沒 (上圖還有個不怕死的老外強行通過),由於我們是怕死的台灣人 XD,首席此時立馬拿出攀岩工具,像好岩壁,開始找尋出路。
後來穿越幾乎沒有人跡林投林回家,搞得有點像中級山探勘的fu,你看傳攀是不是非常自由,真是令人入迷的運動啊!
回程時看到的烏龜岩,沒想到2周後,我們又用剛學到的傳攀技術登上烏龜岩了,希望有一天,能嚐嚐在大岩壁上,吊掛帳棚過夜的滋味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