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17

奇萊東稜中秋行(一): 高山箭竹草原篇

P1070120
本小格的長期讀者 (疑! 不知道剩幾個),大概還記得我之前有提過,荷蘭的科學家跟我討玉山箭竹草原照片的事吧? 那時他說全世界有和台灣一樣的高山竹子草原的,只有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而已,不過後來我聽說中國的海南島跟雲南山區也有類似的物種,這也不意外,因為台灣的高山植物本來就是師承喜馬拉雅山系一脈。
是說像上圖這樣在山區大面積分布,而且幾乎沒受過人類干擾的箭竹草原,可以說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吧?
P1070074
<奇萊主北之間的大草原,Wesley被雲霧追著跑>
話說本來今年的中秋連假是要完成另一半的干卓萬的,結果聽到萬大林道落石中斷的消息,於是立馬改成我一直想去的奇萊東稜,Wesley本來覺得很硬想等老一點再去的路線,我說體力只有每年下降的啦! 現在趁還爬得動快把四大障礙的老二完成吧!
一如往常出發前都有很多變數,氣象預報是有颱風從東部太平洋海面北上,可能會造成東部陣雨,不過距離剛好的話也有可能把雲全部吸走變成大好天氣,敝人賭性堅強,當然是先出發再說囉!
P1070063
結果一早在奇萊北峰岔路前就遇到一隊因為前一天傍晚豪大雨而撤退的8人隊伍,被淋的垂頭喪氣的,他們說預報今天中午過後一樣會有大雨,此時已經早上10點,雲霧不斷從北峰的方向湧過來,不過我們BRW三人組不是省油的燈,等下雨再說吧,吃完飯糰就勇往直前了。
一上稜線竟然出現一片藍天,我來北峰三次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山頭,可以說是山頭險中求吧! 哈哈哈!
P1070069
 奇萊北不愧是「十峻」之一,超帥氣的啦! P1070051s
當我們各自奮鬥陡上奇萊北的時候,我遙望Brian已經越過的稜線,忽然看見一個長有兩隻耳朵的頭出神地望著我,我定睛一看是一隻好奇的母水鹿,據說一直到我上了稜線還後繼續觀察後繼的Wesley。
你也太好奇了吧北鼻!
P1070084
話說奇萊北峰與主峰之間的箭竹草坡十分翠綠可人,沒想到翻越北峰之後的箭竹草坡更是廣袤美麗,一點都不輸能高大草原的景色。
P1070091
下午一點半抵達當天預計的紮營點月形池,景色好神奇啊! 湖邊四散的岩石好像之前在印北健行看到的冰磧岩,因為前一晚大雨的緣故,湖水已經滿了1/3,我雖然很想在這裡紮營,無奈2位夥伴說時間還早,還是趁天氣好趕路為要。
P1070099
月形池旁邊都是水鹿的足跡,難怪我的太魯閣族朋友Buya跟我說過去他在這裡養了大中小三隻寵物。
P1070149
結果當天下午3點半還不是因為雷陣雨在磐石西峰之前緊急紮營了,雖然我們紮在稜線,不過整晚都有水鹿來作伴,還看到滿天燦爛的星斗很值得,第二天天氣大好,於是整裝繼續在草原上前進。
P1070115
從磐石西到磐石山之間是絕美的草原,水鹿的應許之地,一連串的高山看天池星羅棋布的散佈在草坡上,上圖是水源比較充沛的驚嘆號池,背景是北二段的鋸齒連。
P1070118
驚嘆池周遭的草坡很奇怪都呈現球狀,頂端還有個大球真是超怪,話說東稜除了北峰以外沿線海拔最高的磐石西峰也是球狀山頭。
P1070121
 回望奇萊主,我超喜歡映照著秋陽火紅色的玉山針藺,狂按快門。
P1070123
 這草叢是不是很有型? (不會只有我這麼覺得吧?)
P1070134
最後在磐石西下黑水塘留下三人此行的第一次合"影" XD

2014/9/15

被束縛在天空林道的老靈魂

P1040355
<武界林道的棧橋遺跡>
經常出入台灣山林的旅者,行走林道時應該不難遇到昔日伐木時期的遺跡,於伐木全盛時期的50年代,全台灣的林道總長累積達2400公里,深入島嶼內難以想像的原始山區,1989年天然林停止砍伐之後,山區的林道在缺乏維護的動機下,加上每年颱風的侵襲以及破碎的山區地質,被大自然一一"回收",目前尚在林務局管理下的林道大約還有80條左右。
在山上聽伐木工人講古,據說昔日的伐木工寮皆是闊氣的檜木原木建築,而林道上的棧橋,也毫不吝惜的由巨木鋪設,經歷數十年寒暑,熱帶島嶼旺盛的生命力早已在棧橋上佈滿高大的樹木,行走之上你很難發現自己是懸空在棧橋上的。
DSC03045
<大雪山林道上傾頹的道班房遺跡>
比較特別的是,在山高谷深的花蓮山區,由於岩脈特別陡峭險峻,常常採用索道及流籠的方式運送出山裡面採伐的巨木,因此東部現存的兩條林道: 沿海林道及砂卡噹林道,並沒有銜接公路,成為名符其實的「天空林道」。
研海林道的修築是為了採伐帕托魯及立霧主山區的太魯閣林場,在1952年獲得美援挹注之後,更新伐木工具與運輸工具,極有效率的採伐太魯閣山區的檜木資源,儼然成為島內的六大林場之一(其餘五座是: 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竹東、巒大山)。
「研海」名稱的由來,是日治期間台灣第五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別號,現在秀林鄉的太魯閣族耆老,仍深信佐久間是在慘烈的太魯閣戰爭中,被原住民抗軍狙擊而亡,目前沿海林道供分為上下兩線,以索道連結,上線(14km)連接立霧主、帕托魯山區,下線(3.8Km)則始於江口山麓(日治時期花蓮港廳長名)並以索道銜接中橫公路位於合流的岳王亭。
P1070289
<帕托魯的山容>
沿海林道是縱走「太魯閣山列」下山的必經之路,岳界通稱為奇萊東稜,是縱走百岳行程有名的四大障礙之一,而帕托魯山是太魯閣山列最後登臨的一座百岳,也是台灣最靠近太平洋的3000公尺級大山,清晨登臨此山,可以看見日出之海,以及花蓮港的貨輪和縱谷平原的綠野平疇,叫人永生難忘。
P1070299
然而在60年前,在深入帕托魯的西、南麓、運材專用的嵐山地鐵道完工後,鏈鋸日夜不停地宰伐下,帕托魯成為今日童山濯濯的樣貌,在昔日作為索道木的枯木林底下,生長著密不透風的高箭竹草原,岳界戲稱為極品箭竹海,想要登臨帕托魯山頭的山友,莫不對這原始森林破壞後的箭竹海頭痛至極。
P1070296
在前往帕托魯山的途中,還遺留不少昔日釜斤山林的痕跡,上圖是伐木工人用來運材或登高的騎馬釘。
P1070303m
山徑上有許多昔日遺留的索道木,多數已經枯死,身上遺留的致死的凶器是、足足有2-3隻指頭粗的鋼索勒痕,像這株分岔的檜木,一半被勒住的部分已經死亡,另一半到還活得過得去
P1070290
 山徑上盡是靜悄悄的枯立巨木群,很難想像昔日這裡人聲鼎沸的伐木盛況。
P1070302
少數新生的檜木小樹,讓人燃起了對恢復高山生態的一絲信心。
P1070234
其實在相鄰的一條稜線,由於生長的是經濟價值較低的鐵杉,便沒有遭到人類的毒手,這些叫人讚嘆不已、樹形優美的巨大鐵杉森林,為了和極品箭竹海一較高下,被我們命名為「極品鐵杉林」,說實在照片無法描述現場感覺的1/100。
P1070330
不過由帕托魯山頭下降到沿海林道途中,卻又見到叫人不勝唏噓的景象。
這片被狠狠砍伐過的森林裡,山地霧林的指標--瘤足蕨長得不可思議的繁茂,爭先恐後從斷枝殘幹中冒出來,這時才知道被嚴重干擾後的森林,地被植物差異也蠻大的,如果比霧林帶海拔再高一點到3000米,就會如同帕托魯山麓變成高箭竹林,比這裡海拔再低一點乾一點,像沿海林道,就變成高山芒跟巒大蕨的天下。
 P1070334
正覺得奇怪,這麼漂亮的扁柏怎麼沒有被放倒呢? 走到後面一看,原來有一道深深的裂痕,好像身體殘疾的年輕男子就免去被徵召上戰場的命運,因禍得福。
P1070323
這次在行走沿海林道之時,於帕托魯周遭林場看到許多被砍倒的樹頭和昔日作為索道木的巨大枯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一株被鋼纜五花大綁的大扁柏。
已經被粗暴的束縛40年以上的大樹,仍然固執的生存著。當晚我在9K工寮有點輾轉難眠,彷彿能感受到它的痛楚。
P1070327
經過某些可以觸及的鋼索,我試著用力扳開已經深深地吃進樹皮的部分,無奈我這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想要幫大樹解開當初伐木工人粗壯的臂膀所纏繞的堅固枷鎖,簡直是開玩笑。

我看大概得出動油壓剪之類的機具才有可能。
P1070370
隔日在沿海林道痛苦的陡降終了後,於昔日的運送無數巨木的流籠頭下眺望立霧溪的合流,心想,這過去滋養福爾摩沙無數子民的美麗山林,在任務完成後,是不是能夠僱請在地的太魯閣原住民,針對沿海林道山區、殘留在活檜木身上的鋼索加以清除回收?
主事的太魯閣國家公園,願意成就這一樁美事嗎?

2014/8/22

台灣樹冠層生態研究筆記(加強版)

P1060286
森林樹冠層(forest canopy),尤其是熱帶原始林的樹冠層,常被形容為地球上的內太空,學者公認在這塊研究仍然十分貧乏的領域,存在著許多人類未知的生物和生態現象,筆者自90年代中期,於台灣北部的低海拔闊葉林開始從事樹冠層的研究,主要的研究課題是台灣森林樹冠層裡的維管束附生植物,所謂的附生植物,是指那些萌發於宿主植物上,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時期生長在樹冠層,不與地面接觸的植物,可與寄生植物做區別的是:附生植物的養分來自本身的光合作用,而非由宿主植物上攝取。

不過台灣的低海拔森林,尤其是位於東部區域,長年受到颱風的干擾,樹冠層平均都在20公尺左右,並不很高,筆者最近有幸在一些攀樹團體的支援下,接觸到過去比較少攀爬的霧林帶針葉大樹,開啟了對福爾摩沙樹冠層的另一片視野及想像,有感於在這塊研究領域浸淫已久卻仍所知貧乏,興奮之餘亦動念為文與大家一同分享近日的觀察心得。

P1060957
台灣的原始森林,雖然經過將近100年的砍伐,許多人跡罕至難以到達之處,仍存著令人驚異的巨木,例如隱身在大雪山林道深處的胸徑20.7公尺樹齡達2500年的大雪山神木,壯觀的樹容使來訪者即使筋疲力竭也不免讚嘆不已。
臺灣杉是目前矗立在台灣森林裡的最高樹種,曾參與伐木時代的前輩流傳著有百米巨木的傳說,然而目前筆者所勘查過最高的臺灣杉只有68米,臺灣杉的屬名Taiwania以台灣為名,是道地的台灣特有種,國際知名的針葉植物園莫不致力於以收集栽種此台灣特有大樹為榮,原始林裡的台灣杉在稜線上直聳天際,不過唯有溪谷避風處能免於風倒雷擊而成為令人讚嘆的巨木,過往在這些巨木上的生態總是叫科學家遙不可及,隨著攀樹技術的進步,筆者最近有幸能爬上樹近距離觀察台灣杉巨木上的生態,沒想到這些看似十分乾燥的台灣杉樹冠層,卻庇蔭的許多生命,不但有大量的附生蘭花小攀龍和石斛,也長滿十分罕見的著生杜鵑,樹幹上有飛鼠棲息的中空樹洞,樹皮上也佈滿爪痕,原來看似平靜的樹冠層可是在地面活動的人類所無法想像的熱鬧呢!
P1060911
 飛鼠大便提供小攀龍附生蘭在樹冠層難以取得的養分。
昔日植物學家所認為的稀有物種,結果在樹冠層族群並不小的例子,在最近筆者的調查研究中屢屢可見,例如也生長在岩壁和土坡淺層土壤的台灣一葉蘭,容易抵達的族群幾乎已被人類採集一空,不過若在花季爬上原生地的扁柏大樹,仍可以看到有如空中花園一般的榮景,直叫人為這種早年曾經在倫敦蘭展拿下金牌的台灣之光稍微放心輕呼一口氣。 
DSC_1614
又例如通常在樹幹下層被發現的台灣黃精,算是一種蠻少見的中藥植物,沒想到爬上40米高雲杉樹冠層後,卻見到大量結實纍纍的健康族群,的此外還有些令人出乎意料的例子,在同一棵雲杉上還看到生長良好的地生植物七葉一枝花,若依照附生植物的定義,能在樹冠層完成生活史的便可以歸類為附生植物了,由此可知,生命沒有絕對,也總是能自尋出路。
P1060165
 雲杉樹冠層裡繁茂的小膜蓋蕨、七葉一枝花和結實纍纍的台灣黃精
說到附生植物種類豐富的中海拔霧林帶,許多人腦海裡的第一印象就是台灣珍貴的檜木林了,台灣的檜木包含紅檜和扁柏,這屬的樹木是只分佈在太平洋兩岸的特有樹種,過去台灣砍伐原生檜木來賺取巨大的外匯,據統計台灣的伐木時期有超過5000萬立方公尺的大樹被砍伐(包含日治時期的663萬與國民政府時期的4456萬立方公尺),其中絕大部分是檜木,所以現在台灣島上留下的檜木巨木,不是位於林道的最深處,於伐木結束前未及砍伐的樹木,就是中空或樹型歪斜少有經濟價值的紅檜。
P1060299
                         森林裡的紅檜巨木多半成為中空狀態
最近筆者有幸受託調查一株有一半的枝幹因為腐朽風倒的紅檜巨木,沒想到爬上這株在林業人眼中外表殘破不堪的大樹,儼然發現其身軀裡不知道庇蔭了多少生物,胖胖的樹幹塔頂約20公尺處累積了大量的腐植質,在這裡有如空中花園般生長了大大小小的霧林帶下層樹種跟大量的附生植物,甚至在更上方的橫出枝條上,長著一株約5米高的健康小檜木,才知道「爬野樹的人」一書裡描述北美紅衫上的樹中樹現象,在相隔一個太平洋的小小島嶼上出現了,只能說台灣生態給我們驚奇永遠也觀察不完啊! 筆者想起數年前去拉拉山看檜木時,當時荷蘭指導教授發出的感言: 「這種樹簡直是城堡啊! 」想來筆者如果帶著最新發現與之分享,他一定會覺得自己的形容棒呆了吧!
DSC_1570
 在幾十米扁柏樹冠層萌發的無以計數的小苗,有些將來會成為樹中樹 
這些聳立在台灣山林的巨樹,幾千年來靜看島嶼上的生滅,走入山林偶遇時,帶給筆者的感動是很難描述的,我常常幻想如果能早生一甲子的話,那時山裡面滿滿都是這些巨木的景象有多麼壯觀啊! 而這些在傳統林業人眼中生長遲緩的老樹,包含科學Science期刊在近年來的研究報告也發現,每年累積的生物量(biomass),並不亞於生長旺盛的小樹,更遑論其在生物多樣性上所占有的意義了,以附生植物而言,許多物種(尤其是蘭花)唯有在一定年齡的老樹上才能發現,因為老樹能提供足夠的空間以及冠層微環境的多樣性,並累積足夠的腐植質,其它的樹冠層生物也常能觀察到類似的現象,就此點而言,老樹所提供的生態價值,絕不是新種植的小樹所能取代的。
P1060064
近來科學家發現樹木能夠藉由一些化學物質在地底下溝通,我遙望森林樹冠層也突發奇想,說不定這些在高空上緊緊相靠的細枝條們也存在著某種溝通機制?人類總是因為無知而自大,就如風中奇緣主題曲風之彩的歌詞所說的:如果你砍倒一棵樹,你永遠不知道它會長多高啊!
P1060711
筆者因為職業的關係,有幸能深入福爾摩沙島嶼的森林深處研究,然而於驚嘆於台灣生態之美之奧妙的同時,也常常湧起極度失落感,在台灣,森林破壞最大的來源便是隨著林道或高山道路,有如蛛網一般密布台灣山林的產業道路和隨之而來的山老鼠,由此可知,減少開路就是對台灣山林和這些神木最有效的保護措施,雖然我們這些山林研究者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和汗水才能到達研究區域,不過我還是希望不要再花大錢投資新路在這些地質脆弱的山區了,台灣島民需要的不是更快的達到目的地,而是要搞清楚我們到底想要怎樣的目的地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