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3/25

平成狸合戰

040325-1.jpg昨天晚上我又再一次看了平成狸合戰這部卡通,因為我想起94年和我去看這部電影的DIA,說得一句話:「她覺得這些狸子無用的抗爭好可悲」。 我這個人的記性一向不好,不知怎的,某些畫面和話語卻可以烙印在腦海裡,不會忘卻,DIA就是引發我靈感寫前一篇留言的好同學。 影片看到最後我還是哭了,尤其是看到狸子在千瘡百孔的大地上遇到人類的小孩,人類的小孩跟媽媽說:「啊!好可愛的狸」。媽媽回應:「現在竟然還看得到狸啊?」。我就忽然痛恨起我們這些過度繁衍,吃光耗盡地球的人類來。

2004/3/24

台灣特有種

Hibiscus_taiwanensis 台灣特有種_山芙蓉 根據島嶼生物地理學的理論,台灣這種大陸型的島嶼(位居於大洲邊緣),其上的物種由鄰近大陸遷來,經過長時間的隔離演化之後,形成島上的特有種,期間經過冰河時期海平面的上升下降,與鄰近大陸有多次的基因交流,而對兩地的基因庫都有所影響。當初移入的物種可能只有百分之一可以在新島嶼上繁衍,後來就成為所謂的原生種,而在歷史記錄中,由人類引入並可以在野外自行繁衍的物種則稱為歸化種;隨意引入物種是十分危險的,因島嶼上的生物在缺乏天敵的演化下,往往缺乏對外來種的抵抗力,一但外來種入侵,很容易造成生態系崩潰或物種滅絕。 於是我就想起住在這一塊島嶼上的人類同胞們,如果將原住民進駐、漢人移民及1949年的六百萬撤軍比喻成冰河時期的大規模物種遷入,所有的外來種在進駐初期必定會對當地原生種造成一定的衝擊,因此平埔族被漢化,也發生二二八事件,之後經過五十年與大陸嚴密的隔離與演化,如今不管你願不願意承不承認,與中國人在基因(文化)歧異的程度上,台灣人似乎已足夠劃分為特有亞種了。 站在學生物的立場來看,多樣性是我們所激賞的,不管是文化的多樣性、言論的多樣性乃至於語言的多樣性,因為它讓這個世界豐富多采,然而人類也必須經由文化(基因)的交流來了解並諒解其他文化,避免誤解與戰爭,在他文化的衝擊下,如何能繼續保有自我文化的特色及多樣性,首先必須能對自身有深刻的了解。 台灣是怎麼樣的一塊島嶼?台灣人又是怎麼樣的一個物種?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2004/3/22

好想去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travel/040319-1 好久沒有增加「旅遊Top Ten」的內容了。 在金邊的書店買了一本介紹新幾內亞蘭花的書,看了之後對新幾內亞產生深深的嚮往,最近Gene借了我一本書Throwim Way Leg(中譯:我在怪怪島的日子),敘述一個澳洲的動物學家在新幾內亞探險及研究的歷程,於是新幾內亞之旅在我的心中慢慢的鮮明起來。 國中的時候看的第一本倪匡小說就是「鬼界」,把新幾內亞形容成寄生蟲橫行的鬼域,看得我毛骨悚然,那時心裡覺得要去新幾內簡直是今生不可能的任務。 隨著年紀增長,幸而知識也有成長,因此知道新幾內亞並不是鬼界而是一個生物學上的空白區域,新幾內亞高山林立,動植物及原住民的歧異度都很高,是地球上物種分布的熱點(hot spot),也是很多生物學家夢想能造訪的地方。 新幾內亞目前被劃分為東部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共和國及西部的伊利安查亞,目前由印尼管轄。在網路上找了一些資料,發現要去新幾內亞共和國也不是那麼困難,不過要有雄厚的資金才行 $_$ … 這裡有提供一些貴貴的行程

2004/3/11

越柬遛遛步第五章 Angkor What?

大吳哥的臉孔 Angkor What? 是在暹粒(Siem Reap)看到的一家餐廳的名字,覺得很逗趣也蠻符合我這一篇遊記的主旨,所以拿它來當標題。 因為生性疏懶,所以去參觀吳哥(Angkor)的時候也沒有做太多功課,買了三日的通行卷亂逛亂逛,竟也逛出點心得來,於是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也好讓之後去的朋友不用花太多時間摸索。吳哥遺跡相傳是1860年代的法國的植物學家Mouhot在叢林裡發現的,當初知道這點心裡還有點得意,覺得學植物果然有點好處,可以有發現世界七大奇蹟這種光耀門楣的機會,其實不然,吳哥遺跡早在16世紀即有葡萄牙旅行者的口述記錄,Mouhot是第一個將吳哥發表在期刊上昭告世人者,然而傳說總得帶有一點浪漫的味道才能引人遐思。 如果有一兩個星期的時間可以好好品味吳哥,那麼當然可以仔仔細細的將大大小小幾十個廟宇好好欣賞,但如果時間不夠,又像我們這種沒啥耐心的人,則溜溜步推薦的必遊景點是:吳哥窟(Angkor Wat)、吳哥通王城(Angkor Thom)及塔普倫寺(Ta Prohm)。 ※吳哥窟(Angkor Wat) 吳哥窟俗稱小吳哥,事實上只代表整個吳哥遺跡裡的一座廟宇,建於1113-50年,為印度教的廟宇,供奉印度教主神三大之一畀濕奴(Vishnu),建築的藝術形式是屬於吳哥窟風格(Angkor Wat Art Style)。 吳哥窟算是整個吳哥遺跡的精神象徵,吳哥最為人所知的照片就是小吳哥的日出景色了,我們在清晨5點鐘離開旅館,三個人都還有點昏沉未醒,熱帶冬季的涼風從未遮蔽的嘟嘟車四面湧入竟然有點刺骨,到達吳哥窟時已經有很多遊客在那裡等待了,屏息肅穆深怕錯失安快門的最佳時機,我個人覺得入口左邊的水塘是觀日出的最佳景點,當天雖然天色微陰,但吳哥窟壯麗的日出景色還是讓人覺得早起的很值得。 吳哥窟的內殿高出地面65公尺,可以俯瞰四周的森林,涼風徐徐的迴廊很適合發呆。 ※吳哥通王城(Angkor Thom) 吳哥通王城俗稱大吳哥,是Jayavarman 王VII世所建(1181-1220)的城堡都市,以佛教寺廟百因寺為主體,建築的藝術形式是屬於百因廟風格(Bayon Art Style)。 百因寺的觀賞重點是微笑高棉頭,以及東側入口左手邊,第一迴廊的浮雕壁畫。 此外大吳哥值得一看得還有大象露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及Leper王的露台(The terrace of Leper King),遊客通常從南大門進入吳哥通王城,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是大門兩側護城河的欄杆,天神與阿修羅拔河的形象,另外有餘閒的話,東大門與北大門也可以繞過去瞧瞧。 ※塔普倫寺(Ta Prohm) 塔普倫寺是我最喜歡也是我們唯一拜訪三次的吳哥古蹟,是Jayavarman 王VII世為了紀念母親所建,從穿越叢林巨木的西大門進入塔普倫,整個遺址散發幽暗靜謐的氣息,偶爾有鸚鵡的尖銳叫聲劃破天際,這裡也是電影古墓奇兵取景的地點,許多畫家來這裡素描,彷彿異形的樹根蠕動身軀侵入縫隙支解石塊,快要崩解的建築無聲的吶喊著,傍晚時遊客散淨,還原本色的塔普倫更有一種說不盡的滄桑味道。 ※Preah Khan, Neak Pean 和 Ta Som 除了上述景點以外,我們還參觀了吳哥遺址裡一些規模較小的古蹟,雖然名氣不若那些熱門景點,但各具特色,且遊客較少,Preah Khan規模也不小,由大吳哥北大門前往,供奉著名的聖劍(sacred sword),有吳哥遺跡裡唯一的兩層樓建築,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佛教與印度教衝突交會的痕跡。 Neak Pean由一大四小水池組成,現已乾涸,中央水池有蛇神(Naga)及飛馬的雕像,四個出水口分別是象、馬、人、獅頭像。 Ta Som規模較小,但東大門的微笑高棉頭及上面攀附的大樹值得一訪。 **吳哥藝術的構成因子 吳哥遺跡有一些較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可能已經失去了宗教上的神聖意義,但其藝術性是不容質疑的,常成為觀賞重點,少了這些,吳哥便不成吳哥了。 ※微笑高棉頭 寺廟及王城入口的巨大微笑高棉頭(Gopura),構成吳哥最鮮明的記憶,每個頭都有四個面孔,由於歷史的浸蝕及植物的破壞,表情各有不同,不妨轉一圈比較一下。 ※雕像 雕像是吳哥最豐富的藝術表現,獅子、大象、畀濕奴的座騎神鳥Guardian、七頭蛇神Naga,都是吳哥遺址最活潑的影像,如果這還不能滿足你,那麼金邊的國立博物館有最最精緻的蒐藏,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浮雕壁畫 吳哥的浮雕壁畫繁複至極,彷彿語不驚人死不休般,以吳哥窟第一迴廊的浮雕壁畫最具代表性,由西參道入口進入小吳哥,右轉以逆時針方向觀看壁畫故事,故事敘述以印度教史詩為主,西面及南面迴廊的壁畫保存較好,刻工細緻,值得細看,東迴廊的攪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敘述眾神與魔鬼拔河大蛇以取得長生不老的妙藥,上方的女神啦啦隊蠻爆笑的。 ※拈花女神及天女像 女性的朣體自古是藝術家的最愛,吳哥處處有女神雕像,婀娜多姿的曲線嬌媚的笑容,是吳哥最美麗的風景,站著的女神雕像稱devata,在吳哥窟第二迴廊通往第三迴廊的中庭有最精緻的devata,重點部位常被撫摸的油亮;飛天女神apsara,在門楣及壁畫上很容易欣賞的到;塔普倫寺有隱藏在樹根裡的捻花女神,不見天日,找到時自然能有一番驚喜。 要看更多照片請到“anyway“看完記得給紅心喔! 可以考慮買的吳哥導覽書籍: Angkor

2004/3/7

I come from Taiwan!

金邊的獨立紀念碑 出國自助旅行被認作日本人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消息了,除了日本人之外比較常被誤認的還有韓國人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這次去柬埔寨多蒐集了一個國籍,新加坡人,金邊的冰果街賣冰淇淋的妹妹很驚訝的說:你們不是新加坡人嗎?好像喔! 在尼泊爾的海關,台灣人得多填一張表格,另外排隊入境,一般來說簽證是一張紙貼在護照裡,但由於尼泊爾不承認台灣國家的地位,所以只蓋一個有點兩光的出入境章。越南的簽證則是在出境時被取走,害的我們從越南入境柬埔寨的時候被盤查了一會,基本上親中的國家比較傾向不發給台灣人制式的簽證或允許台灣人持台灣護照入境。 參觀金邊的獨立紀念碑時,心中有些許的感慨,雖然人家窮了點畢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家,然而在離開柬埔寨的當天卻在機場看到柬埔寨國王反對台灣公投的新聞,想起去年柬埔寨由於泰國女明星宣稱吳哥窟屬於泰國時引起境內砸泰國商店的暴動,最後卻因為泰國的抵制而不得不低頭道歉,這種被強鄰壓迫的悲哀,難道不能使他們將心比心一些嗎?尤有甚之,柬埔寨的海關看到台灣人的護照特別興奮,當然不是因為喜歡台灣人,而是因為可以大敲竹槓,遇到這種情形時,Brian堅決說不,而Gene則是破口大罵,海關人員碰了釘子也只得摸摸鼻子,我想有理自然能行遍天下吧。 住在台灣時不知不覺認為台灣很大,你看我們的外匯全世界名列前矛,電腦零件佔有率也是世界數一數二,說是撮爾小島吧!面積人口都不輸歐洲的許多國家,沒想到出國玩以後發現台灣的國力與知名度其實有很大落差,這次旅行回國後又看到法國總統也反對台灣公投的新聞,唉!也好,至少增加台灣的能見度不是? 在越南旅行時和一位頗有經濟頭腦的旅館老闆聊天,他說越南的日用品七成來自中國,但品質普普,約有不到一成品質很讚的舶來品來自台灣,可見東南亞等位於中國鄰近的國家,也都感受了來自中國的經濟壓力,不得不戰戰兢兢以對。不過這次在胡志明購物的感受特別深刻,因為店員都以中氣十足的的日文喊著歡迎光臨,當我們告之來自台灣時,他們都十分困窘,次數一多也就懶的更正了。 難怪朋友Wei這次在去捷克旅行前,會特別買一件上面印有I come from Taiwan!大字的T-shirt穿在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