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

撞到月亮的故事--巨木與它們的產地

P3010465

想必是一個皎潔的月夜,魯凱族的獵人在溪谷紮營、烤火喇賽,不經意沿著營地旁的台灣杉往天空看,發現一輪明月高掛在樹頂上,不禁脫口而出: 撞到月亮的樹!
以上是個人心中導演的小劇場,不準的話也請勿追究 XDDD,不過烤火的時候可以想很多事,有些是比較正經的,譬如說筆者就常常在思考,到底身為巨木的感覺是什麼? 為什麼它們要不停的長高?  長高有什麼好處跟壞處? 長高又需要什麼條件來配合呢?




G0041314
<棲蘭67公尺高的台灣杉巨木--大白>
樹跟人不一樣,它們長高的原因絕不是因為高富帥比較好找馬子 XDDD。身為森林裡最高的樹有些優勢,可以想像到的是長得比鄰居高的話,樹冠層也比較高,可以接收到更多陽光(能量來源),然後阻擋鄰樹的陽光害他們長不高(吃不飽),長越高就離林下的那些魯蛇越遠,遠離那些煩人的藤本植物,不幸發生森林火災也比較不會被燒到重要器官(葉芽花果),此外種子跟花粉從更高的地方散布的話也可以傳得更遠,保證它們優秀的孩子傳遍天下。
不過長高當然不會只有好處,不然大家都比賽長高就好了,就跟NBA的球員一樣,如果長很高伸手直接灌藍就可以贏球的話,那找五個姚明組隊就拿冠軍了,NBA的比賽當然不是這樣玩的,森林裡的樹木花草看似靜靜的很peace,其實暗潮洶湧競爭激烈的很,可不輸NBA的比賽。
P3030603

<還差一點就撞到月亮的樹>
一棵下定決心長高高的樹面對的挑戰包含生理與物理層面,基本上要維持高大的體形就十分耗能,畢竟大個子每天的伙食費就比小個子多很多,就算水分跟陽光都不缺乏,要將水分跟養分傳輸到全身的枝條跟葉片可是一點都不輕鬆,更何況長得高、體重變重,光是支持幾百噸的木材重量、維持挺立就是個難題,舉例來說,高個子的運動員在場上就是容易重心不穩,扭到腳踝膝蓋的機率也比較高點。
身為森林裡最高的樹,還有雷擊的風險,是當仁不讓的避雷針 XDDD,此外高樓層風景雖好,若是遇到颱風,那首當其衝的狂風暴雨也是很恐怖的。
DSC_2527
<雲霧滋養的台灣杉避免過度水分喪失>

過去有許多科學家提出限制樹高的因子,譬如說水分跟養分傳輸的高度限制等等,但在木質藤蔓身上卻觀察不到這等限制,近年來科學家也發現有證據顯示,長在霧林帶的巨木能夠以葉部氣孔吸收空氣中的水氣,所以水分傳遞或許不是最大的限制因子。
巨木多半生長在谷地,除了水源充足以外,可能也是因為比較避風所致,科學家也發現,多樹的巨木呈現圓柱狀的樹形而不是傘形,譬如說大部分的針葉樹跟桉樹,也因此這一類的樹成為世界上的主要造林樹種,因為它們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累積比較多的木材,致力於長高而非橫向發展,也適合造林生產需要。
Global-distribution-of-the-top-ten-extant-tallest-tree-species-See-also-Table-S1-Most_W640
<全世界有超過70公尺以上巨木分布的地區,資料來源: https://doi.org/10.1111/j.1469-8137.2012.04359.x>
檢視世界上有超過70公尺以上巨木分布的地區,其實十分分散,多半在沿海的潮濕地區,或是東南亞的赤道無風帶,那裏有著名的龍腦香科巨木,就是過去常做為廉價建材的柳桉木。
台灣可說是東亞唯一有超過70公尺巨木分布的北界(緯度最高),有學者推測現今巨木分布的地區跟第4紀冰河期的活動相關,因為溫暖的洋流在冰河期使島嶼成為巨木的避難所,也因此在某些緯度較高的地區,譬如說美國西北大西洋沿岸、紐西蘭跟塔斯馬尼亞,至今存在著許多超高巨木,若是將這些樹拿到西歐去種,有些還比原生地長得快,但歐洲的巨木可能在冰河時期滅絕了。
P3190933
<美麗的丹大、中央山脈核心區的巨木森林>
全世界的樹高分布,整體來說還是呈現緯度越低、樹高越高的趨勢,科學家跟據簡單的能量平衡的模式,去推測樹高生長,簡單來說,當樹變得越高,維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越高,生長就會變慢,當溫度越高生長率越高,維持生命所需的的能量也變高,而兩者平衡時就是一棵樹生長的極限,根據模式顯示,如果在溫度恆定、而諸如土壤等養分因子不成為限制因子的情況下,攝氏13度是最適合樹長高累積木材的溫度。
沒想到小小樹高也蘊含著大大的生態學問吧? 想要知道更多的話,請於今年12月13日來台南參加巨木地圖發表會吧~



發表會報名連結: https://bit.ly/2PoWdN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